福州出台全国首部保护菜系文化法规 盘点他国如何保护特色饮食
央广网福州12月9日消息(记者张子亚 福州台记者江安)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全国首部以菜系文化保护为内容的地方性法规——《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日前已经获得立法批准通过,将于明年2月1日起施行,保护传承闽菜技艺将有法可依。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但是近年来,具有悠久历史的闽菜技艺文化正不断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据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林强介绍,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传承的闽菜技艺文化,正面临不断消失的危险,“闽菜的技艺在不断的失传,很多老的闽菜的技师、艺人在不断消亡,新的一支整体队伍尚未成长起来,第二个随着城市改造,过去福州很传统的一些闽菜的一些店面、街区不复存在。”
2014年,陈长钦等10名福州市人大代表,联名向人大提交了关于制定《闽菜技艺文化保护条例》的议案,呼吁抢救和扶持福州闽菜技艺文化。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日前通过关于批准《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的决定,该规定将于明年2月1日起施行。陈长钦表示:“我们相信通过此次立法,闽菜传承不断发展,可以培养一批闽菜师傅,不断发展福州的闽菜。而且闽菜可以走出去,带动农产品与产业大军,让闽菜走向全国,走向我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让闽菜传承发扬。”
据了解,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关于菜系技艺文化的法律法规,该法规开创性地对闽菜技艺文化概念进行了界定;保护规定共二十二条,主要对福州市闽菜的制作技艺、传统饮食习俗、传统品牌以及相关的代表性资料和实物等进行了保护,建立名店、名厨、名菜以及菜谱档案和数据库。
民以食为天,对吃的保护确实必不可少,这不仅仅留住了美味佳肴,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接下来把目光投向海外,看看其他国家对于特色饮食文化保护的相关情况。
在很多人心中,住在法国,行在美国,吃便落在了西班牙,因为西班牙人是世界上很讲究饮食的民族之一。据《全球华语广播网》西班牙观察员张舜衡介绍,西班牙对于食材和饮食生活方面的方式都进行了相关立法。
几千年来西班牙人对地中海水产如何进行烹饪料理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创新和改良,不同鱼类都有不同的做法,前人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经验,烹饪后既能保持鲜味不变,也不会让营养价值损耗。虽然做法考究,饮食种类丰富的西班牙还没有专门对特色饮食文化进行立法保护,但对于食材和饮食生活方式都进行了相关立法。比如为了保护海洋食材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立法禁止在沿海区域进行养殖业操作,有些城市还规定必须在午饭后休息三小时。
2013年,欧盟出资启动了一个名为“欧洲食品信息资源网络”的项目,旨在收罗欧盟成员国各种食材最权威的菜谱和相关营养信息。该项目涵盖了西班牙所有最传统的菜式,还特别收纳最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以及通过口耳代代相传下来的烹饪秘笈,从中体现了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其中海鲜饭(paella)和土豆饼(tortilla)作为西班牙饮食界的两大霸主,它们的配方可不能轻易改变。土豆饼的配料是土豆、鸡蛋和洋葱,但放不放洋葱这个问题,对西班牙人而言,就像中国的豆腐脑甜咸之争。海鲜饭也是一样,虽然现在种类不少,可是经典配料却是固定的。这两个菜数百年来直至今日一直拒绝创新。除了饭菜之外,作为西班牙国酒的雪莉酒,按照欧盟规章,只有在西班牙生产的,才能使用雪莉这个名称。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洲的特色饮食其实并不多,不过有一样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澳式烧烤。虽然对此官方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保护,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所有人都在以实际行动将澳式烧烤发扬光大。
澳大利亚人酷爱后院烧烤,只要有长周末,大家就都喜欢聚在院子里烧烤。虽然澳大利亚并没有推出特别的法律保护澳大利亚这一特色饮食,但是一些重要的举措,却的确在弘扬和推广这一澳大利亚特色的饮食。比如在2014年的G20会议上,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托尼·艾伯特邀请各国的领导人,一起参加了一场地道的澳大利亚烧烤午餐。众多领导人在室外三十多度的高温下,顶着烈日,穿着正装,品尝着澳大利亚特色的烧烤美食,着实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种饮食方式在澳大利亚的热度。在G20这样的场合,让世界媒体都关注澳大利亚的烧烤,是一次不错的宣传。
除了这种政要主导的宣传之外,澳大利亚各地也为方便澳大利亚人的这一喜好,提供着便利。如果你光临澳大利亚,几乎任何一个公园和游人聚集的海滩;你都能够看到当地政府设立的电烧烤炉。这些电烧烤炉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你只要按一下加热按钮,炉子就会自动加热二十分钟。所以当一个澳大利亚人要去公园或者海边吃烧烤的时候,你只要准备好食材即可。而且一般在烤炉边上都会配备包括自来水龙头、凉亭、桌椅、垃圾桶、公厕等,基本上你在烧烤时需要的一切辅助性设置,这里都齐全。你唯一需要的就是请在离开的时候,把烧烤炉清洁干净,供下一个人使用。由于各地政府在公共休闲区域设置了免费烧烤炉,澳大利亚烧烤能够经久不衰,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户外,烧烤一直都是澳大利亚人最大的饮食特色。
说起德国,人们往往能想到闻名世界的德国啤酒,但说到特色饮食好像并不十分清楚。德国当地的特色饮食文化都有哪些?国家又是如何对其传承和保护的?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德国的特色小吃很多,比较有名的有酸菜、猪肘子、咖喱香肠、油炸土豆饼等,但是很少会有专门的立法来保护这种代表当地传统的饮食文化。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每餐方面德国称不上是文化,尤其与邻国法国和意大利相比,德国的烹饪几乎被人们所遗忘。不过在饮方面,德国绝对是欧洲的老大哥,如德国的国饮啤酒享誉世界,德国的啤酒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并且早在500多年前德国诸侯林立的时候,就颁布实施了纯净法,也称之为纯量法,通过统一的法律来保证德国啤酒的纯正口味,保护德国的啤酒文化。
根据该法,所有在德国生产的啤酒,只能采用四种原料即大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除此之外不允许添加任何其他物质;所以500多年来德国啤酒的种类千千万,但总是万变不离其宗,保持了德国啤酒的特质,即人们常说的“很德国”,不过在工业化和全球化时代,这一法令也饱受质疑,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给予四种原料的德国啤酒,已经是发挥到了极致。
纯净法限制了啤酒新种类的开发,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上,德国啤酒,恰恰就是靠它的纯正性和独特性来取胜。所以这一五百多年前颁布实施的法令,在新时期、新时代依然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纯净法对啤酒酿制原料的限定,并不完全是为了所谓的口味纯正,而是为了节约粮食,比如规定用大麦,而不是小麦,因为当时小麦主要是用来生产面包,毕竟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首先得吃饱肚子,至于喝什么酒就是次要的。
6月30日,闽菜“走出去”高峰论坛在福州举办。论坛着重围绕福建省商务厅《关于推动闽菜走出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结合闽菜在全国和海外经营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与会的海内外餐饮经营者、厨师和专家进行了交流研讨,共同推进福建省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和开拓国内外市场。
2015年7月,合肥市被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列为全国首批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10月8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上了解到,合肥市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6版)正式出炉,市民将能通过网络查询信用信息。同时,合肥市将出台两部针对“信用”的地方法规。k8凯发